本页是<陈店中学>介绍页面,非官方站点,只为广大网民快速查询提供帮助信息

陈店中学

阅读:4 页面更新时间:2016-07-07 09:39
单位介绍

1.这是为汕头市潮南区陈店中学创建的词条(原为潮阳市陈店中学,后于2003年潮阳市并入汕头市,重新划分为潮南区和潮阳区,陈店中学就属于今天的潮南区)

2.本词条资料来自广东省汕头经济特区潮阳陈店中学校友会一九九二年十二月出版的《陈店中学校友录》一书,所以是陈旧资料(包括以下所说的“至今”也是指1992年),其中部分可能与今日不符,请见谅。

3.如果有人要对本词条做修改的,为了避免新旧资料的数据、内容发生矛盾,请把新资料附加在本词条的。

4.除非时间的矛盾能被解决,否则对本词条做任何修改都必须保留本项四条说明(包括这一条)。寝室

解放前,该校一直招收春季始业初中生并附设小学高部。1950年开始招收秋季始业生,1951年撤去小学部,1953年起停招春季始业生;1956年增办高中二个班。次年春,高中部并入县高级中学。1958年复招高中一年级新生,至1965年停办高中。1969年按照县总体规划,复招高中学生。办成一所由县辖管的六年制完全中学。随着教育体制改革,1989年秋,该校归陈店镇镇政府管理,现有高、初中部共16个教学班,学生975人,教职员工66人。创办以来,总计高、初中毕业生一万四千多人;至1989年,计考上高等院校228人,中专127人。

陈店中学的发展,分为五个时期:

创办时期

(1939~1941年)。校舍设备简陋,仅有六间教室和一间能容一百多人的小礼堂以及意见十多平方米的图书室。学校只招收初中、高小各一班,学生人数90人。时值抗战艰难岁月,学生立志向学,又积极参加抗日救亡运动,师生办起“消费合作社”,教唱革命歌曲,排练抗日话剧,深入乡村进行抗日宣传,唤起民众爱国之心,报以救国之志,为拯救危难中华写下不朽的历史篇章。

发展时期

(1942~1950年初),学校逐年发展,每年开办三个初中班及高小五、六年级各一班,学生人数二百人左右。从创建的1939年至潮汕解放,共有八届约二百二十多初中毕业生,大部分赴海内外从事各种行业。其中佼佼者,有的担负重要领导职务,有的成为教授、学者和专业技术人员;有的前往东南亚、港澳等地经商,各有发展。

鼎盛时期

(1950年至1966年)。学校处于蓬勃发展的重要年代。人民政府接管学校后,扩建维修学校十余间,学校初具规模,学生人数逐年增加。至“文革”前,师资雄厚,图书、仪器数量倍增,教学设施日臻完善,学生人数增至840多人。学校建立健全了管理机构和各项规章制度,严治,勤管、尊师、爱生、奋发、向上蔚然成风,校绩显著,连续几年升学率名利全县前茅,并多次被评为县、市(专区)先进单位。

动荡时期

(1966~1976年)。“文革”期间,学校遭受劫难。学校党政班子处于瘫痪状态,完整的规章制度被砸烂,“读书无用论”泛滥成灾,终至教学质量严重下降,损失不可估量。期间1972年~1975年,国家实施整顿工作方针,政府拨出专款修建校舍,建造一座可容一千多个座位的大礼堂,配套实验室仪器设备,办学条件有所改善。尔后又因极左路线干扰、校园再度蒙上阴影。

恢复时期

(1976年~1990年)。学校经过拨乱反正、正本清源,1977年秋恢复招考。1978年9月实行党支部领导下的校长分工负责制。1984年秋,实行校长负责制。十一届三中全会后,认真落实党的知识分子政策,提高教师政治地位和生活待遇,尤其是全社会形成尊师重教的良好风气,陈中重现了教师辛勤耕耘,精心育才;学生刻苦攻关,勤学苦练的喜人局面。1989年秋,陈中归陈店镇政府辖管,校长、教师实行聘任制,竞争机制引进教学领域,陈中再度向前发展,教学质量不断提高。1990年~1991学年度,高考、中考成绩及录取人数有新的突破。

陈中的发展历来受到社会各界的重视,陈中的建设得到党政、校友的重视和支持。1990年,陈店镇政府集社会各界人士之厚望和意向,做出迁建陈店中学校址的决定,于广汕公路南侧征用土地57亩,计划投资800万元,建二幢教学楼、三幢师生宿舍楼、一幢多功能综合楼、一个可容一千五百个座位的大礼堂、一个师生同用的二层餐厅、一个规格化标准运动场,总建筑面积1.05万平方米。首期工程建筑面积5124平方米,投资370万元,现已交付使用。新校址按设计建成后,校容必将秀丽壮观。

陈店中学自创建至现在,已经走过半个世纪的历程。其间虽历经曲折,但始终伴随着历史的步伐前进。随着教育、教学改革的深入发展,加上广大校友和社会各界有识之士的热情支持和关怀,陈店中学必将成为培养人才的基地,满园春色,岁岁芬芳。

————一九九一年十二月

学校面向全体生,促进全面发展。

免责声明:
此页是生活办事服务信息。
如涉及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30日内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点此纠错或删除此信息

单位资料